民国时期,中国航海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从传统的帆船时代向蒸汽船时代过渡,标志着航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海军建设和航海教育,力图摆脱列强的海上控制。
1920年代,中国沿海和长江的航运业开始出现私有化和现代化的苗头,一些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于航运业,如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其船队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据统计,到1930年代,民生公司的轮船数量己超过100艘,航线遍布全国,甚至延伸至东南亚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航海业的变革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质量的提升上,如船舶的载重吨位、航速以及安全性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民国时期的航海业变革并非一帆风顺,国内战乱频发、经济基础薄弱以及外部列强的压迫,都给航海业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