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关乎民生的大事,的确让他焦头烂额。
他定了定神,端起茶杯,借着氤氲的热气,飞快地理了理思绪。
他想起自己那段跌爬滚打、最终在医疗领域闯出名堂的经历,想起那些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又最终焕发生机的民营医院,想起资源错配的痛点和市场活力的迸发......一个大胆的念头,渐渐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林伯父,”李向南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石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的轻响,“您说的这个难题,核心其实就一个:公家兜底能力有限,老百姓需求又嗷嗷待哺,中间这块巨大的缺口,光靠喊口号和换名头,填不上。”
他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着林建州充满希冀又带着审视的眼神,字斟句酌:
“依我看,步子要稳,更要准。与其全盘推倒重来,或者小打小闹不痛不痒,不如......选个点,试点突破。”
“试点?”林建州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起来。
“对,试点。”
李向南点点头,声音沉稳下来,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笃定,“就拿咱们燕京城来说。那些地段好、但效益差、管理僵化的区级医院、厂矿医院,就是现成的‘点’!与其让它们半死不活地拖着,消耗国家宝贵的资源,不如大胆引入新机制。”
他顿了顿,抛出了那个在这个年代绝对称得上惊世骇俗的点子:“跟我的念薇医院一样,尝试——私人承包责任制!”
“私......私人承包?”林建州倒吸一口凉气,瞳孔猛地一缩。
试点私人承包制医院?
这九个字的分量,在1980年的夏天,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
他有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