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uk小说网 >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 第517章 日天兄你好幸福

第517章 日天兄你好幸福

他对始皇帝的态度,就像是一个信徒对着侍奉的神明一般。

始皇帝点点头,深有同感地道"李斯所,甚得朕心。诸公若无异议,便按照李斯所去办。李斯,你与王绾同去丞相府。"

"臣有异议。"

王绾和李斯本就政见不合,如今又听得李斯谏这种与天下读书识字之人为敌之事。

在李斯说完之后,立刻怒气冲冲地道"陛下自有陛下的威严,朝廷秩序也能慢慢建立完善,何至于将所有书都烧掉天下无书,那我大秦子民将如何自处如何修身如何为陛下安邦定国"

李斯立刻对答。

"无书便无法自处右相不妨去民间走访走访,看看有几个人家家有一书。不读书便无法安邦定国我大秦锐士,战无不胜,其中又有多少识文断字之辈呢修身靠的是律法,是靠秦律来规定我秦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关书何事呢再者右相是否年迈未听清,斯说的不是焚尽天下所有书,而是留了医,卜,农家等书籍供百姓习之,发展。斯所,有错乎"

有王绾打头,李斯又已将自己思想说完毕,一个又一个的秦臣开始源源不断得向李斯发难了。

自咸阳殿始皇帝未追究隗状之错那日起,群臣便知道,始皇帝并不反感讨论,而是反感带有私心的讨论。

"依左相所,岂不是天下之人都不识字邪那医,卜,农书留之何用那秦律谁人宣之谁又来断秦律之真假"

李斯笑了笑,道"此斯与你想法截然不同也。正因为天下不识字,书籍孤本皆在博士署。百姓要想学医,卜,农书,知秦律几何,懂秦律之何物,必须向官府问之。此不是提升官府威信,提升陛下威严乎"

又有一秦臣站起,道"陛下,臣认为不妥,我大秦子民众多,官吏如何能尽皆教之何况,医,卜,农等书皆是需精研之书也,官吏也不能尽习之。且能存至今之书皆是于世大有裨益书也,焚之将惹天下不满,万民失心也。"

李斯对答"天下书虽有千万,然于世有裨益者却寥寥无几,烧天下之书,我大秦子民将尽皆受教于朝堂,有何不妥若天下书存,则天下人之行思想皆存,不关好坏,不分善恶,不论正反,那朝堂之威信焉能续存,此不是因小失大邪"

朝堂群臣不断攻讦李斯。

但李斯历经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洗礼,对这种局面已不是第一次那般没经验。

且这次与上次不同的是,李斯的论在秦国正统道理来说,是正确的。

天下百姓之所以仇恨始皇帝,之所以六国各地纷扰不平,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太多了。

比如赵国,记住了长平之战的活埋,记住了邯郸之战的"赵人永不降秦",怎么会对秦国有好感

那怎么解决

让他们记不住不就好了。

把所有书都烧了,不让他们记住。

不靠文字,不靠书籍。

只凭记忆,能记住多久的事

而这个,就是秦国能强大的根本原因所在。

秦国的耕战政策就是如此。

这也是商君书中的重要思想。

秦国为什么朝堂上大多都是外来者因为秦国压根就不允许教书。

秦国的玩法就是种地,打仗,种地,打仗。

教书干什么让这些百姓识字干什么他识字了明事理了那不就有思想了吗那不就不听朝堂的了吗那不就不怎么好控制了吗

那朝堂政策施行怎么办,不能全都是莽夫当家吧就算历代秦君都是王者,一个王者累死也敌不过天下聪明之辈吧

简单啊。

招贤啊。

我不培养人才,我把其他国家的人才挖过来不就行了

来来来,我秦国求贤若渴。

只要你来我秦国,房子,地,女人,尊严,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六国给得了你们的我秦国能给你们,六国给不了的,我秦国照样能给!

而人才越聚越多也只是一代用的,因为秦国自己没有人才诞生土壤,秦国不让你办教学。

你牛批归你牛批,我给你房子给你地给你女人都可以,但有一点你记住了,别跟我玩什么学堂之类,我不需要你给我培养人才。

这就导致韩国有张氏五代相韩,而秦国丞相或者说相邦呢别说同出一家,连同出一门的都没有。

商鞅,范雎,张仪,吕不韦,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

没有人才诞生土壤,秦国这个高待遇一直在,从不饱和,于是各国人才一代又一代地纷纷往秦国跑。

然后不要以为这个时代的人,会被国家荣辱之类的想法所牵制。

因为战国是什么时代在吕不韦没攻下周时,春秋战国本质上是东周时代。

天下共尊周。

天下之人,实际上可以说都是周人。

大概论述就是这么个意思,分封制本意上也不是分裂国家。

跨国效力,在当时文人看来,就相当于是跨省工作一般,有什么好稀奇的。

嬴子楚决定灭周的时候,就是他认为秦国可以鲸吞天下的时候。

秦国就实行这么个政策,自己发展武,从别的国家挖智,然后把别的国家都干没了。

当然,也是有弊端的。

弊端就是,没有足够的官吏去控制打下地盘。

如果秦国有系统人才培养计划,那直接抽调人才安插在打下的城池就可以,但他没有。

他一代又一代臣,都是挖墙脚。

正常的解决办法是,分封,大家一起管管。

不正常的解决方法是,焚书,大家都别活。

,请下载好阅

,请下载好阅

阅读最新章节。

x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