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被彻底点燃了求知欲和紧迫感的技术人员,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将这些从“模型逆向分析”中得出的“先进设计理念”,认真地记录在草稿纸上,反复讨论、验证其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赵振国还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一些能够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外军同类装备的性能数据作为对比,那巨大的差距,赤裸裸地摆在面前,刺痛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也坚定了他们必须迎头赶上的决心。
这些来自“模型启发”的直观认知和初步设想,被巧妙地融入正在撰写的绝密计划书中,成为了“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针对性提升我坦克火力、防护及战场生存能力”最形象、最具冲击力的佐证。
经过一周昼夜不停的奋战,一份厚达数十页、凝聚了整个小组心血的《关于紧急提升59式主战坦克火炮系统及关键子系统性能的若干思路与初步行动计划》终于定稿。
这份报告逻辑严谨,论证层层递进。
它既毫不避讳地指出了59坦在面对潜在威胁时存在的巨大技术代差和随之而来的战场风险,又清晰地勾勒出一条通过“立足自身攻关与寻求外部技术借鉴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来实现快速技术突破的可行路径。
报告中甚至包含了初步的成本估算和几个关键节点的时间表,显得务实而迫切。
王新军拿着那份沉甸甸的、关乎共和国铁甲锋芒未来的计划书,和赵振国一起,怀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踏入了父亲的书房。
书房里,王克定正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鼻梁上架着老花镜,在审阅着什么文件。
听到动静,他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落在两人身上,拿起手边的一份文件,递向了赵振国,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事件告一段落的沉静:
“振国,你先看看这个。你老家的事情,基本算是结束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