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uk小说网 > 官人官色林海苏晓宛 > 第924章 利益第一,感情第二

第924章 利益第一,感情第二

常静茹似乎没有注意到林海情绪上的变化,自顾自的坐在对面沙发上,歪着头,上下打量了他几眼,说道:你好像比半年前胖了些。看来,这官当得心情不错。林海笑了笑:你倒还是老样子。常静茹摇了摇头:不,我变了很多,只是你没发现而已。林海没再多说什么,只是礼貌的笑了下。常静茹转向那个年轻女孩:苗苗,给服务台打电话,可以走菜了。女孩点了点头,转身去打电话了。嗯其实,没必要非吃饭的,要不就别麻烦了。林海沉吟着道:坐着聊会就挺好的。常静茹微微一笑:看得出来,你还是很讨厌我。林海既不能承认,也不愿意否认,一时还有些尴尬,只好笑着道:讨厌谈不上,就是有点不太适应你讲话的风格。讨厌也没什么,其实,我也不喜欢你。牙尖嘴利,说话总是呛人,一点没有绅士风度。常静茹说道:但没什么,这并不影响我们成为朋友。林海皱着眉头:这是什么逻辑常静茹没有回答,而是从茶几的抽屉里拿出一包印着外国字的香烟,熟练的抽一根,笑着道:这种女士香烟比较淡,我就不让你了。说完,自己点燃,然后深深的吸了口。她抽烟的姿势很奇特,不是用食指和中指夹着香烟,而是用中指和无名指,看上去有些怪怪的优雅。在林海的记忆中,常静茹之前是不吸烟的,看来,这场风波还是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静茹吸了两口,这才缓缓说道:朋友有很多种,未必非要掏心掏肺,生活中可以互相讨厌,但不影响关键时刻互相拉上一把。我向来主张利益第一,感情第二。林海苦笑:你适合从政。不,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本着这个原则,社会生活都是以利益为纽带的,抛开利益谈感情,无异于在沙滩上盖高楼,是不可能稳固的。说话之间,门铃响了,年轻女孩连忙走过去,将房门打开,随即,五六名酒店的服务员推着两台大号的餐车走了进来。进屋之后,便开始麻利的布置餐台,很快,一桌丰盛的菜肴便摆好了。来吧,咱们边吃边聊。常静茹说着,起身往餐厅走去。坐定之后,年轻女孩用非常轻盈的动作为两人各自斟了杯红酒,然后默默的退了出去,并轻轻关上了房间的门。望着女孩的背影,林海笑着问道:你的助理很优秀。还可以吧,叫丁苗苗,刚刚大学毕业,小姑娘非常聪明。常静茹笑着道:怎么,你喜欢林海被吓了一跳:你是不是在美帝那边受什么刺激了呀,还是回国之后脑袋被门夹了,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常静茹听罢,抿嘴笑了:对!这才是你该有的样子,刚刚太假了,谈举止之间多些成熟稳健,少了点率真和冲动,太像官员了,我不喜欢官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之前的你。横冲直撞的,像个野性十足的土匪。对不起,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没能活成你喜欢的样子,抱歉。林海淡淡的道。常静茹的脸上露出一丝灿烂的笑容。越来越对了!就该是这个样子。她道:像个炸毛的公鸡,非常可爱。我的个妈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天下还有这样的女人,喜欢被怼,越挨怼越开心。常小姐,你真是个奇才,连嗜好都如此超凡脱俗,佩服!他苦笑着道。常静茹认真的点了点头:谢谢你的夸奖,从现在开始,希望我们还能像刚认识时那样聊天,比较真实,也很舒服。林海哼了声:好吧,我尽量开足火力吧,只要你承受得住。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常静茹说着,举起了酒杯,笑着道:来,合作愉快,咱们干一个。林海没有动:合作愉快我们之间,有合作吗暂时没有,但吃完这顿饭,应该就会有了。常静茹一本正经的说道。林海淡淡一笑:好吧,那就为了你这谜一般的自信,干杯。两人碰了下,玻璃高脚杯杯发出清脆的声音在静谧的房间里回响着。常静茹浅浅的抿了口酒,缓缓说道:根据中夏集团战略情报部门分析,近期国家将在振兴老工业基地方面投入巨资,而种种迹象表明,曙光区有可能成为首轮投资重点,怎么样,我的自信是不是有点依据啊林海暗暗吃了一惊。不过转念一想,倒也并不奇怪。像中夏集团这种超级企业,对经济大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肯定是非常关注的,稍有风吹草动,自然会有所察觉。这样想着,笑着道:2003年,国务院就颁布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转眼七八年了,这早就不算新闻了,难道中夏的战略决策部门只会炒冷饭2003年提出的,只是战略规划,不过是个框架而已,现在要具体实施了,真刀真枪,不可同日而语。常静茹平静的说道: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投机者都蠢蠢欲动,齐聚东辽,可以想见,这块蛋糕是多么的诱人。常静茹说道。林海顿时警觉起来,思忖片刻,试探着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常静茹微微一笑:有个叫董旺林的香港人,哦,准确的说,他是个香港籍的东辽人,最近非常活跃,想必你和他见过吧林海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没见过。常静茹笑着道:真的没见过没有。林海平静的道。常静茹思忖片刻,继续说道:那好吧,我给你简要介绍下这位老兄,以后你见到了,可以代我向他问好。我没这个习惯,要问好,你自己问吧。而且,我对他这个人也没兴趣。林海说道。先不要着急,听完我的介绍之后,你就会感兴趣了。常静茹慢条斯理的说道。林海未置可否,只是默默的往下听去。按照常静茹的说法,董旺林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他早年在西岗区政府工作,90年代初期,通过了国家律师考试,于是便辞去了公职,成立了东辽市第一家律师事务所,按理说,这份创业履历已经够牛逼的了,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1996年,他将已经小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转让给了朋友,然后便孤身南下。于是,法律界少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而在金融圈子里,却多了一个着名的投资人。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