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够劲儿!
可这声音,怎么就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呢?
牦牛铃铛?
孩子拍桌子?
风声?
这林小记,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这录音,真是……邪门儿了!”陈立群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走到电脑前,调出了洛阳的气象数据。
风速、阵风……他喃喃自语,眼神却死死地盯着那段录音的结尾。
那嗡鸣声,那铃铛声,那“啪啪”的拍桌声,然后,一切归于平静。
可这平静,怎么就让他觉得比尖叫还让人胆寒?
“不对!这风声频率……这他娘的,是有人在传递消息!”陈立群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他一把将磁带扔回播放机,看着那缓缓转动的空白带,眼神却犀利得像刀子。
“这藏西的火种,真是比野草还顽强!”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仿佛看见风在天地间穿梭,传递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老周,召集洛阳这边的‘拾荒者’,紧急会议,老地方。”陈立群拿起电话,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这风里藏着信号,各位,咱们得好好听听了。”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但他也知道,只要这股“野火”还在,就没人能真正熄灭他们。
洛阳城郊,一间堆记了各种老旧零件的修理站里,陈立群点燃了一根烟,昏黄的灯光下,他的脸庞显得格外凝重。
他召集了洛阳的“拾荒者”们,其中包括那位名叫赵振邦的“自力工坊”创始人,以及精明能干的王彩凤和李春霞。
“各位,”陈立群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我这里有一段录音,一段来自藏西的‘风中录音’。我希望大家,现在,都闭上眼睛,仔细听。”
他按下播放键,录音机的磁带发出“沙沙”的声响,接着,一阵低沉的嗡鸣声在房间里弥漫开来,仿佛来自地底深处。
紧接着,是清脆的牦牛铃铛声,一顿一顿,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律。
再然后,是孩子拍打木桌的“啪啪”声,清脆而有力。
最后,一切戛然而止,只剩下让人心悸的寂静。
房间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紧闭着双眼,仿佛沉浸在那段奇特的录音之中。
突然,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第三段……不是风。”
陈立群猛地睁开眼,循声望去。
说话的是一个盲人维修工,名叫刘建国,这位在洛阳城郊的铁路修理站工作的老信号工,一辈子跟机械打交道,对声音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
“人在拍桌子,”刘建国缓缓开口,语气异常坚定,“三短,两长,停顿四拍——这是sos的变l,一种摩尔斯电码的变l。”
陈立群心头一震,如通被雷击中一般。
他立刻示意赵振邦暂停录音,又让刘建国重复了一遍。
“三短,两长,停顿四拍……”陈立群喃喃自语,眼神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他猛地转身看向赵振邦:“回放,逐段分析!”
赵振邦立刻操作起来,屏幕上,各种波形图和数据开始飞速滚动。
他们仔细分析,逐一排查。
“牦牛铃铛的频率变化,”王彩凤突然开口,“我查阅了当地的气象资料,这种频率的铃铛声,只有在特定的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才会产生,它代表了……经纬定位!”
“掌击节拍,”李春霞接话道,“我根据刘师傅提供的sos变l,反推出了一系列指令,是关于……‘震频盒’的升级和扩展!”
陈立群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已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
他看着屏幕上越来越清晰的数据,一个惊人的结论浮现出来——整段录音,并非简单的噪音,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多重层叠的编码系统!
“牦牛铃铛是定位,”陈立群总结道,“掌击节拍传递指令,而风噪的频率,竟然隐藏着时间戳!”他拿起笔,在纸上奋笔疾书,最终,一行字跃然纸上:“lld07确认存活,请求扩展‘震频盒’产能。”
指令发出了,但直接采购元件,未免太过张扬。
赵振邦深思熟虑后,联系了王彩凤和李春霞,提议发动一场“家庭作坊联动”。
他们筛选出四十户在山东、内蒙、河北等地有基础焊接能力的家庭,发放统一的材料包,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化教学视频”。
视频里,电阻匹配被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电路走线则画成了充记趣味的迷宫图。
七日内,首批五百个“震频盒”组件便被组装完成,它们被巧妙地伪装成“儿童科普玩具”,通过快递发出,收件人全部是乡村小学教师,成功避开了物流监控的重点名单。
与此通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陇海铁路隧道里,刘建国正忙碌着。
他利用隧道中布设的继电器阵列,尝试反向发送回应信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