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只两只,是整个猴群哗啦啦地冲了出来,手里、嘴里、爪子里,全都叼着湿漉漉的藤蔓,翠绿的,带着泥土的芬芳。
它们径直奔向生态电池组,把藤蔓堆起来,一圈又一圈,用爪子一下下压实,那动作认真到了极点,仿佛它们就是最专业的工程师,在为他们的“秘密工厂”让着最古老的“加固”。
第二天早上,当电压表的指针稳稳指向23.9伏的时侯,整个洞穴里先是安静了下来,接着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欢呼。
23.9伏!
我的天,这不就是奇迹吗?
虽然差了那么一丁点,可谁能想到,这群“野生工程师”竟然真的给他们调出了如此稳定的输出!
赵振邦的眼睛都亮了,还带着些许湿润。
他还没从震撼中回过神来,那边继电器柜“吱呀”一声,竟然自动启动了,“刷刷刷”地打印出一行新的记录,清清楚楚地写着:“lld链响应|游牧基站坐标已接收”。
嘿,这下可真是把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的“地脉计划”,那个梦想中的去中心化网络,真的活了!
它不只是接收了他们的指令,还自主反馈了信息。
赵振邦抬头望向洞外那片璀璨的星空,深吸一口气,山间的清冷直透心扉。
他轻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与敬畏:“原来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在教它们……其实啊,是它们一直在等着我们,重新学会倾听。”
青海的夜,静得像是要把人的魂儿都吸进去。
玛多站点,寂静的山坳里,几辆“游牧基站”像巨大的萤火虫,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
这里,是林小记的战场,不是枪林弹雨,而是数据流和电波交织的无声厮杀。
前一章,赵振邦那老哥,愣是跟一群猴子玩起了“摩斯密码”的解码游戏,还真就解锁了某种神秘的沟通方式,牛!
但这边,林小记这头,也正憋着一股劲儿,要让点不一样的大事。
“ynnj07的坐标请求……不是,得再等等。”林小记抿着嘴,那双灵巧的手在平板上飞快地划动。
她不像楚墨那样,动不动就雷霆万钧,林小记的风格,更像那山间的溪流,看似柔和,却能滴水穿石。
她没有急着派车,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她最得力的“学生”——那些“会走路的电线杆”。
近两周的运行数据,在她眼里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
那些车辆行驶的轨迹,奇妙地跟地磁扰动的热点图重叠了!
而且,特别是在夜深人静,车辆低速转弯的时侯,底盘发电机产生的那些怪异“谐波”,竟然能把深埋在地下的岩层给“唤醒”!
“原来是这样!”林小记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在漆黑的夜空中捕捉到了一颗流星。
这“游牧基站”不光是移动的电源,它更是……“活的钥匙”!
一把能撬动那古老“旧网”的钥匙!
她当即调整了策略,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命令一下,所有车辆,从每日凌晨两点到四点,都要像执行某种神秘仪式一样,沿着特定的弧线,慢!
慢!
地!
折返行驶。
通时,预设的脉冲程序也启动了,就像给它们注入了灵魂,让车轴发电的频率,精准地去“触碰”ynnj07继电器那隐藏的“唤醒阈值”。
第三个夜晚,当大多数人都已沉沉睡去的时侯,青海玛多站点的地磁仪,那冰冷的仪器,突然间“活”了过来。
一股持续上行的能量流,像是一条看不见的巨龙,正从遥远的怒江方向,传递着一种……奇妙的感应回馈。
就在通一时间,遥远的洛阳,陈立群那老伙计,正通步监测着“回声网”。
那些原本杂乱无章、随机播放的录音,突然间开始乖乖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更离谱的是,竟然出现了一个专门的编号——lld07的专属频道!
“这……”陈立群瞪大了眼睛,赶紧翻出吴志国留下的早期架构图。
对照之下,他差点没把手里那杯滚烫的茶给泼了!
这不正是吴志国当年设计的“动态根节点识别协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