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忍不住斥责,“还有你,别总欺负李东。”
“我可告诉你,李东这种男人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真要是把他欺负走了,我可不帮你。”
宋辞苦笑,“大姐,我什么时候欺负李东了……”
唐诗最后一番感慨,“没欺负就好。”
“总之,李家是个不错的家庭,虽然给不了孩子荣华富贵,但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咱们姐妹身上的悲剧,千万不能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提起李家,唐诗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李东的那个姑姑……”
不等大姐把话说完,宋辞也随着接话,“大姐也察觉到不对了?”
唐诗点头,“有所察觉,但是还不能完全确认。”
“李东这个姑姑给我的感觉,不像是一般人。”
“寻常女人,可没有她身上的气场和气度。”
“接人待物,很有章法,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
“我甚至有感觉,就算我身份公开,她的气场也不会弱我多少。”
宋辞也跟着附和,“是的,第一次见到李东姑姑的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当时我还以为是错觉,也就没有深究。”
“后来接触久了,越来越察觉不对。”
“很多细节上,姑姑表现出来的都不像是一个寻常女人那么简单。”
“原本我以为,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没想到,大姐也跟我想到一处了。”
唐诗好奇的问道:“关于李东这个姑姑,你了解多少?”
宋辞摇了摇头,“了解不多,只知道姑姑跟李东的爸爸感情深厚。”
“当年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孤身出了国,一走就是十几年。”
“而且姑姑非常疼爱李东,对待李东更是视如已出。”
“这点我看得出来,也根本做不了假。”
“所以,我才没有深究姑姑的来历。”
唐诗问道:“出国?那个年代能出国,可是不简单……”
宋辞点头,“嗯,姑姑是个很要强的女人。”
“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姑姑自已的说辞。”
“她这些年一直在国外做生意,运气不好,再赶上近几年经济形势下行,生意全都亏损了。”
“负债破产,欠了不少钱,这才迫不得已地回国。”
“姑姑曾经说过,负债可能有几千万的样子。”
“具体姑姑在国外做的什么生意,负债具体有多少,毕竟是姑姑的个人隐私,也不方便问。”
“在我想来,姑姑当年在国外的生意应该很大。”
“否则的话,也不可能欠下这么多钱!”
“之前小区门口见过外地来的陌生人,像是追债的。”
“李东也知道这事,为此我们把老宅的房产证交给了姑姑,我个人也拿了一部分积蓄,帮着姑姑变现还债。”
唐诗点了点头,宋辞的判断跟她一样。
李东的这个姑姑,在破产负债之前应该把生意做得不小。
又或者,应该有一段极为辉煌的过去。
否则的话,不会有如此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