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蒯明思
李敏想明白过来,看着态度诚恳的顾正臣放声大笑。
顾正臣见李敏尚书如此,也放松下来。
后世史料对李敏的记录很少,只有寥寥几笔:理学的忠实拥护者,为人清廉奉公,任上颇有建树。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是整个洪武朝中,任职工部尚书时间最长的一人。
长达五年!
五年,看似不长,但对于洪武朝走马观花的尚书们来说,这个任期着实不短了。而洪武六年只是李敏入主工部的
匠人蒯明思
此人是工部下属的匠人,看得出来,李敏对此人颇是器重,毕竟还有几个年纪大的匠人,李敏却没有问。
能被尚书点名回答问题的,定是不简单。
顾正臣拱了拱手:“大匠过誉,如你所,只不过是将同样思路细至一个器物之中罢了。”
蒯明思回礼,严肃地说:“这恰恰是寻常人难以做到之事,或是不愿意去做之事。而县太爷能在此处破除常规,走寻常人不敢走之路,创出这一新的方式,极其可贵!”
对于寻常匠人而,打造个推车或其他器物,往往是一个人即当锯匠,也当搭材匠,还当漆工等等……
基本上是一人全包,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控制所有工序,他需要转换工序,而转换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但顾正臣不同,他将一个东西的全部工序给拆解了,将原本一个人负责所有工序,改变为一个工序一个人,然后高效对接,各自做好各自的事就行了。
这种方式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用工量的增加,但与之相应增加的是制造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