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车,抓紧过去,正好能赶上县供销社上班!”
何辞点了点头,他在镇上找了一圈,实在时间太晚,只能找到这辆拖拉机了,不过好在不需要司机,他年轻的时候,就是开拖拉机的一把好手。
潘杰坐在后车斗里,按着装着龙虾的笼子。
何辞用摇把把发动机打着火,紧接着坐上车,手按住刹车,踩离合挂挡,紧跟着,拖拉机突突突的发动起来。
等离开了泥路,上了水泥路,他将拖拉机抬到三挡,迅速朝着县城而去。
……
宝安县,供销社大楼。
这是一座四层高的老建筑,解放前是一座酒楼,后来供销社成立,就调派给供销社,一直沿用至今。
四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理事会主任张作钧刚夹着包,走进办公室。
他拿出茶缸,给自己捏了点茶叶,拿起一旁放在地上的大红色热水壶,里面满满当当,显然是有供销社办公室的人,先一步帮他打好了水。
看着茶汤出色,他喝了一口,拉过椅子,坐了下来。
他这个理事会主任,主管着供销社大大小小的业务,说是经营决策上的一把手,也不为过。
就算是在整个县供销社体系内,他也是能排进前五的。
今天一早,他刚到供销社,就听说昨天梧桐镇那面,送过来了五吨带鱼。
超额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他也叫一个高兴。
真是没看错何辞,更准确来说,是没看错何辞旁边的那个年轻人,五吨带鱼啊,三天时间不到,安排到位了。
这个梧桐镇供销社副主任的位置,当然得让给何辞这种有能力的人来担任。
而且,他这三吨带鱼的任务安排下去了,梧桐镇供销社的胡主任,应该就能明白他的意思了,这次梧桐镇供销社递交上来的名单里,应该有何辞了。
接下来的,就简单了,他顺水推舟就是了……
一口茶水下肚,他拿起一旁的文件,头一个就是有关梧桐镇供销社副主任的问题。
他翻开正文,前面的题头就不看了,直接看推荐人员和简历就行。
但当看见人员和简历位置的时候,张作钧却放下了茶杯,嘶了一声。
“肖红光同志自担任连江村供销社主任以来,工作勤勉务实,熟悉基层供销业务,展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鉴于肖红光同志的综合表现,和工作实绩,经梧桐镇供销社集体研究,一致同意推荐该同志担任梧桐镇供销社副主任职务,是否妥当,请宝安县供销合作联合社研究决定。”
他站起身来,正要去问问怎么回事,门外却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只见一个瘦高个子,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推开门,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一个保温杯。
他一进门就笑了一声:“刚看见你门开着,就过来了,老张,你来的够早啊?”
张作钧看见这人,眉头微蹙,进来的正是县供销社监事会主任赵志坚。
“梧桐镇报上来的肖红光,是怎么回事?”
“只有这一份简历吗?”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