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欢坐在宽敞却略显凌乱的办公室里,眉头微微皱起。
桌子上堆满了各种文件,经济发展的数据报表、民生项目的规划草案,这些纸张像是一道道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作为县委书记,他心里明镜似的,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光盯着经济数字,gdp的增长固然重要,但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幸福感强不强,才是衡量他工作的硬指标。
“形式主义不除,民生工作就没法真正落地。”
周欢暗自思忖着,他已经在大刀阔斧地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工作了,可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得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两手都要硬。
但这民生问题,可不是听听汇报、搞搞调研就能摸透的。
那些汇报材料,字里行间都是喜人的成绩,调研呢,每到一处都是提前精心安排好的“样板戏”,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他看到的,真正的问题都被巧妙地隐藏起来了。
“得想个法子,亲眼去看看,亲耳去听听老百姓的声音。”
周欢心里打定了主意,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接走访各个乡镇、街道办,和普通干部、群众面对面唠唠,只有这样,才能挖到民生问题的根子。
尽管日常工作千头万绪,但周欢还是想尽办法挤出时间来“微服私访”。
这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华阳县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周欢在秘书杨哲的陪同下,来到了县一中附近。
如今的杨哲,在周欢的提拔下,已经成了县政府副主任,但他还继续给周欢当秘书,算是“跨岗使用”,毕竟周欢习惯了杨哲的细致周到和忠诚担当。
正值下午放学时间,县一中门口热闹得像个集市。
学生们像潮水般涌出校门,欢声笑语充斥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