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那块悬了数日的巨石,终于落地了。
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新的问题,又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当晚,王府书房。
一场围绕着烘炉计划第二阶段的项目扩大会议,正在进行。
“殿下,”墨承规指着一份刚刚绘制出的生产数据图表,神情亢奋:“按照今日的成果推算,我们这座一号高炉,若日夜不熄,每日可产出此等精铁约五百斤。”
“五百斤?”李辰安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少。但只要稍微一算,就知道这根本是杯水车薪。
他伸出手指,开始给众人算账:“一把铁骨曲辕犁,关键铁件加犁头,差不多要耗费十斤铁,五百斤,一天也就做五十把犁,要满足全云州农户的需求,得做到猴年马月去?”
“更别说,”他的目光扫向周通,“你想要的铁甲,一套全身甲,少说也要四五十斤铁,你那三百人的工程兵团,光是装备起来,就需要一万多斤铁,这还不算刀枪剑戟。”
“还有我们日后要修的路,要架的桥,要造的各种工具哪一样,不是嗷嗷待哺的吞铁巨兽?”
是啊,一座高炉的成功,只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而从有到足,中间还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所以呢?”李辰安看着众人,抛出了下一个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新问题,不是技术,是产能,诸位,都说说看吧,如何解决?”
这熟悉的提问方式,让苏明哲和张迁的嘴角,都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他们知道,王爷这又是要当甩手掌柜,开始给大家布置新的“kpi”了。
“殿下,”墨承规第一个开口:“办法很简单——建!再建更多的高炉!如今耐火砖的工艺已经成熟,高炉的图纸也经过了实践检验,只要人手和材料足够,我们可以在赤石岭,建造一个一个由十座,甚至二十座高炉组成的冶铁工坊群!”
“好!”李辰安一拍大腿,“这个思路,我喜欢!我不仅要冶铁工坊,我还要采矿场、焦炭厂、锻造车间、工具作坊我要把这赤石岭,建成一个集所有功能于一体的、我们云州自己的工业园区!”
他再次走到舆图前,用炭笔在赤石岭周围,画下了一个巨大的圈。
“周通!”
“末将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