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足够原料,还有人手,赵福生夫妻俩的家庭作坊一天就能生产2000条发带,势头很是红火。
江麦野雇人,一条发带给1毛工钱。
赵福生老婆只肯给6分工钱,加上原料是便宜的毛腈混纺,每条发带的成本被压缩到了3毛。
所以赵福生自己生产的发带定价1块,卖一条,他能挣7毛。
而他找江麦野订货,批发价是8毛的话,他得把发带卖到一条1块5,才能挣7毛。
零售价相差那么大,利润还都是7毛,当然是自产自销划算啊!
他自己一天肯定是卖不完2000条发带的,但亲戚都是他的帮手啊。不仅入伙的亲戚能帮忙,还能把发带送到其他认识的小贩摊位上寄卖,一条发带付一毛钱摊位费,一天下来,销量累计也不少。
有小贩才帮赵福生寄卖一天,就问赵福生能不能批发给他们自己卖。
赵福生暂时还没同意。
他犯了江麦野之前的毛病,舍不得丢掉零售的利润。
江麦野说发带是港城货,赵福生对外也说自己的发带是港城货。他在金陵路摆摊,遇到江麦野之前的老主顾,人家拿起发带就发现质量不一样,赵福生毫不心虚:
“价钱也不一样啊,港城那边的生产商把成本降了,我们卖得也便宜。都是发带,戴头上又看不出来!”
选发带的女同志们一听,觉得赵福生说得在理。
一条发带能便宜三四毛,对她们很有吸引力。
开始两天,赵福生老婆可得意了:
“我说撇开那个姓江的女人单干,你还迟疑,说什么做买卖要讲诚信。诚信有个屁用,都是发带,用什么毛线有区别吗?价钱便宜5毛,我们的发带卖的更好了!”
赵福生负责采购原料和销售,赵福生老婆就负责招人钩发带,一条发带哪怕只给6分工钱,照样有的是人想干这活儿,有的人活还没干上就得先给赵福生老婆送礼。
政策一放开就上街当小贩的人,以前肯定没有正式工作,更不可能是什么干部领导了。
当小贩虽然挣了钱,还是会被人看不起。
雇人钩发带后,赵福生老婆第一次有了那种“生杀大权”尽在她的感觉,这比单纯挣钱还让人陶醉呢。
赵福生也是如此。
原本他是小摊贩,亲戚们也是小摊贩,凑在一起时谁也不比谁高贵。如今合伙做了生意,亲戚们以赵福生为尊,会奉承的还偷偷叫起了“赵厂长”。
“赵厂长”和“赵厂长夫人”正飘飘然呢,申城的大街小巷忽然冒出来一堆卖发带的。
价钱,还不便宜,一条卖1块8毛!
如此来势汹汹,赵福生心中一紧,专门让人去买了一条。
配色和款式虽然有些变化,那用料一眼就能认出来是“以棠妹子”的货。
沉寂几天之后重出江湖,“江以棠”不降价反而提价?关键是,这些发带和她从前的发带比,也没什么大突破啊。
赵福生老婆笑骂道:“有病!我们卖1块,她的货卖1块8,哪个乡巴佬会买?”
赵福生也觉得自己以后怕是再无对手,帮忙买发带的亲戚擦了擦额上的汗:
“不是呀,他们的发带卖1块8一条,生意很好啊!”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