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是一份真正能落地执行,解决问题的策论。
怀着这份明悟,卢璘提笔,在纸上写下了破题之语。
“常平仓之弊在‘机制僵化’,非‘制度本身’。”
笔锋不停,承题紧随其后。
“常平仓之困,不在‘官管’或‘民管’之择,而在‘丰年购粮无激励、歉年发粮无章法、全程监督无实效’。
今议‘废仓’者,乃因噎废食;议‘增官’者,徒增民负。
当以‘弹性定价、政企协同、加大监管’为纲,重构常平仓运作机制,使其复归‘利民’之本。”
开篇立论,直指核心。
紧接着,便是具体的革新之策。
“其一,丰年购粮,当行‘弹性定价’与‘农户合作社’。
丰年官府压价,农户惜售,根源在于定价脱离市场。
当改‘固定低价’为‘弹性指导价’。
每年丰收之初,由官府、粮商、农户代表共议‘基准购粮价’,此价需比市场价高出半成,确保农户有利可图。”
“再推‘农户合作社’,将散户编组,与官府签订批量协议,既降交易成本,又防粮商压价。
若农户售粮超年产三成者,另有补贴,以励多售余粮,充盈仓廪。”
“其二,歉年发粮,当行‘分级赈济’与‘粮商联动’。
歉年发粮无序,在于储备单一,发放无别。
当建‘官仓为主、商仓为辅’双储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