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既定,两人立刻开始行动。通过马岛在维也纳的一个掩护身份,一家专注于东欧艺术品的画廊老板,一场小范围,主题为铁幕下的科技遗产的私人沙龙很快筹备起来,时间定在三天后的晚上。
与此同时,马岛的情报人员也开始对老城区进行更细致的电磁监测和人员排查。
沙龙当晚,画廊地下室的展厅内,灯光柔和,气氛微妙。
上百位受邀而来的客人身份各异,有收藏家、退役军官、历史学者,甚至还有两位政府官员。
他们低声交谈着,品着香槟,目光偶尔扫过展厅中央玻璃展柜里几份泛黄的图纸和文件。
李翊和佐伊混在客人中,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个人。
画廊老板故作神秘地展示了一张放大的、略显模糊的图纸复印件,上面标注着某种七十年代北约早期通讯设备的简化电路图,其中一个不起眼的节点被红圈标出。
“诸位,这份图纸最有趣的地方在于……”画廊老板压低声音,“这个被标记的节点,据信是设计者预留的一个未公开的测试接口,或者说……是后门。这在当时的技术文档中是绝对找不到的,也就奠定了这份图纸的珍贵和收藏价值。”
懂行的人立刻能看出,这张图纸绝对不是伪造品,其技术细节具有很高的真实性。
而那个被标记的后门,虽然对于现代技术早已过时,但其设计思路却透着一种独特的风格。
展厅内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大多数人只是觉得新奇,但并没有投入太大兴趣。
相比较这种冷门的所谓收藏品,绝大多数人还是对绘画之类的艺术品兴趣更高。
但李翊注意到,角落里有两个人反应异常。
一个是穿着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像是银行家的中年男子,他在看到图纸的瞬间,瞳孔微微收缩,拿着酒杯的手指不易察觉地收紧了一下。
另一个则是一位穿着朴素、像是学者模样的老妇人,她戴着厚厚的眼镜,看似随意地瞥了一眼图纸。
李翊捕捉到她目光在那个红圈上停留了远超常人的时间,并且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
沙龙在看似平和的气氛中结束。客人们陆续离去。
李翊和佐伊回到酒店,立刻将观察到的情况汇报给基石。
技术团队对画廊及周边区域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后,确认那个银行家模样的男子在离开画廊后,使用了一部加密等级很高的手机进行了短暂通讯。
而那个老妇人,则消失在了老城区错综复杂的小巷里,监控失去了她的踪迹。
“银行家的身份正在核实,初步判断与一家有东欧背景的投资公司有关,这家公司被怀疑与凤凰有资金往来。”
安娜反馈道,“至于那个老妇人……她的反跟踪能力很强,不是普通人。我们正在调取更广泛的城区监控,寻找她的落脚点。”
“重点排查老妇人。”李翊直觉认为,那个看似不起眼的老妇人更符合钥匙保管人的隐秘特征。
就在他们等待进一步消息时,第二天中午,酒店前台通知李翊,有一位访客指名要见他,并留下了一个信封。
李翊下楼,访客已经离开。信封里没有信纸,只有一张看似普通的维也纳城市交通卡。
他回到房间,将交通卡插入电脑读卡器,解密程序运行后,卡内隐藏的信息被读取出来。
一个地址,位于维也纳第聂伯区一个以艺术家和移民聚集闻名的街区,以及一个时间:今晚八点。
没有署名,没有多余的信息。
“陷阱,还是保管人的邀请?”佐伊看着屏幕上的地址,眉头紧锁。
“去了才知道。”李翊深吸一口气,“无论如何,这是我们主动引出的第一个实质性回应,必须去。”
晚上七点五十分,李翊和佐伊提前抵达了目标地址附近。
这是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公寓楼,位于一条安静的小街,楼下是一家已经打烊的二手书店。
两人没有直接进入,而是在街对面的一家咖啡馆观察。
公寓楼的三楼,其中一个窗户亮着灯,窗帘拉着,看不清里面的情况。
八点整,李翊独自一人走向公寓楼。佐伊则在咖啡馆策应,随时准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