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说道:“有道理,黄小秋,你给我记住了,以后别乱惹事。”
黄小秋闷头吃饭。
黄强道:“兄弟,那些事就不提了,反正你帮了我的大忙,有你在这,我就给你面子,不去跟你闹,谁去跟你闹,就是跟我过不去,丢那老母我要他好看。”
“既然给我面子,那就号召大家,别跟警察和政府继续闹矛盾了。”
黄强急忙否认:“我没闹,但是有什么办法,丢那老母王老师的做法不地道,把大家惹火了,政府和警察又都帮他,不管是给了钱政府和警察,反正大家不服,这么多人,我也没办法,是不是?”
“对对对,不说了不说了,反正有你在,大家不去闹就行了。”其他人纷纷附和。
黄强见他们不愿意继续这话题,也就是无意和解,也只能先打住。
这矛盾,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本来这矛盾的起因就是因为两种观念的碰撞。
以黄强为首的老派,认为自己是东沙镇芒编界的开山鼻祖,理所当然是这一领域的话事人,是权威,他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方式,不想有任何改变。
但新派的王老师,看不顺眼这种小农意识,想整合资源,互利互惠,做大做强。
而政府当然站到了王老师这边,因为可以带动整个镇的经济。
老派就认为王老师是坏人,想摘桃子,而帮助坏人不帮好人的政府和派出所,那就只能是被收买了,不值得信任,于是就对着干。
政府曾经多次约谈,肯定他们的成绩时,他们都很开心和自豪,但一提到希望他们做出改变,他们软硬不吃,水泼不进。
王老师在群体事件后受到的持续攻击,但他不信邪,想用事实改变一切,于是聘请了一个工艺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当设计师,设计出的新款产品颇受欢迎,马上就来了一个大订单。
可是,关键时刻,王老师的工人却因为受到威胁而纷纷离开,最终那个订单不能如期交货,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赔了一笔,这对于刚刚形成气候的王老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在旧派势力这里,却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很多人为此放鞭炮庆祝。
此后,王老师一蹶不振,负了一身的债务后,一番雄心壮志也消了,小打小闹勉强度日。
政府很想改变这个镇的落后面貌,可是由于黄强的威望高,老百姓相信他,大家都害怕作出改变后挣不到钱,都不愿听政府的话。
于是,政府和黄强代表的力量,彼此对于对方都是油盐不进,说话都是多余的,政府还行,不好跟百姓闹,惹不起躲得起,警察不行,惹不起还得经常打交道,但只要一开口,喷出来的都带火药味,根本无法交流。
连话都说不了,那就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了。
只有陆源明白,这个死结的解点在哪里。
市场!
这时的黄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这批货早就不如想象中受欢迎。
其实在王老师崛起后,这一点就暴露出来了,其他厂家的东西放到市场上卖不过王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