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晨雾还未散尽,李恪就已站在大理寺的卷宗库前。昨夜从御书房回来后,他彻夜未眠——韦挺虽被父皇斥责,却未必会善罢甘休;江南道的赈灾粮贪腐案更是迫在眉睫,若不能尽快查清,不仅新政推行会受阻,还会让百姓对朝廷失望。
“殿下,您要的江南道赈灾粮卷宗都在这儿了。”大理寺少卿捧着一摞厚重的卷宗,额角还沾着汗,“从去年秋收后的赈灾粮发放记录,到各州县的签收名册,都在这里了。”
李恪接过卷宗,指尖触到冰冷的纸页,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无数百姓的生计。他走到案前,逐一翻开——前几卷的记录还算规整,可翻到苏州、杭州的卷宗时,字迹突然变得潦草,签收名册上的手印模糊不清,甚至有几页的发放数量被人用墨涂改过。
“这里不对劲。”李恪指着一处涂改的地方,语气凝重,“苏州去年上报的受灾人数是五千人,按每人每日半斗粮算,每月需七百五十石粮,可这里却写着发放了五百石,剩下的两百五十石去哪了?”
大理寺少卿凑过来一看,脸色瞬间变了:“这这涂改的痕迹很新,像是近一个月内改的。苏州的赈灾粮是由江南道按察使郑元负责发放的,他是江南郑氏的人!”
“果然是他们。”李恪捏紧卷宗,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郑元私吞赈灾粮,还篡改记录,难怪江南百姓对新政不满——他们根本没拿到应得的粮食!”他转身对身后的侍卫道:“立刻去传郑元来大理寺,就说本王要亲自审问他!”
侍卫刚走,崔玄暐就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脸色苍白:“殿下,不好了!韦挺昨夜偷偷去了江南道官员的驿馆,还与郑元的儿子见了面,有人看到他们在密谋什么,这是密探画的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