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呼地刮,卷着雪花,把天地都变成了白茫茫一片。
风雪里,常勇亲自护送的车队慢慢露出了影子。
车队很气派,一眼望不到头,两百多辆牛马大车顶着风雪往前走,车轮压过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这些是常九拿到刘家产业后,送来的物资。
秦猛和他合作是真的,但买产业的钱还是得给。
就算不按竞标时夸大的数目给钱,买南河镇的码头、船坞、布庄这些产业,要花的钱粮也不少。
眼下送来的,还只是后,文书们抄了好多份,贴在寨子里各个地方。
告示上写得很清楚:流民安置好后,干活换粮食,每天都能赚米。
等明年天气暖和了,分田地种地,帮工还能拿银子当报酬。
文书上列了各种活计: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本事来选,比如跟着士兵巡逻放哨、去作坊打下手、进工程队盖营地的房子、铲雪清理道路等等。
后面还清楚写了每种活计干多久、给多少饭和米面。
还列出了四条符合军寨规矩的核心规定:不许私下打架、严禁偷东西、不容忍屡教不改的人、不许破坏寨子里的团结。
用来约束军民、凝聚人心。
末尾盖着通红的军寨官印!
下面还特别说明:边寨和普通州县不一样,虽然规矩少,但执行得很严,希望所有军民自觉遵守!
能吃饱穿暖、安稳活下去,本就是流民最实在的愿望。
现在不仅有饭吃,还能挣银子,大家都特别兴奋,干活格外卖力。
寨子里到处都是忙碌的样子:年轻人跟着士兵操练巡逻,半大的少年帮忙站岗放哨,老人修缮营房、去作坊帮忙,妇女去缝补坊、医疗所干活,或者养马……
就连从冷艳山救下来的那批女子,除了部分去医疗所和作坊,竟然也自己组织起来,学着士兵练习刺杀……
用老保长的话说:“雪都没到腰了,也不能闲着!”
两千多个劳力各自干各自的活,场面特别热闹。
铁砧“叮叮当当”响得厉害,锯子和凿子的声音刺耳不停,号令声低沉又紧张,工程队的吆喝像号子一样此起彼伏,寨外马蹄声隆隆地踩着雪……
各种声音混在一起,成了军寨大搞建设的热闹曲调。
而瞭望楼上一直刮着的刺骨寒风,又给这景象添了几分悲壮。
秦猛站在官署的瞭望台上,看着寨子里外军民干劲十足、忙而不乱的样子,心里踏实多了。
他知道,只有以物资为基础、人口慢慢增加、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铁血军寨才能真正在这寒冷贫瘠的地方扎根。
也只有军寨能自己养活自己,有兵有粮,他保卫边疆、开拓土地、横扫草原的抱负,才有实现的可能。
眼前的安稳只是暂时的,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他盯着广阔的草原看了一会儿,转身走下瞭望塔,去巡视军寨。
铁匠作坊已经焕然一新。
从幽州大营调来的几十个熟练工匠,一半是铁匠。
他们加入后,作坊规模很快扩大,慢慢搬到了堡外。
一座座熔炉慢慢立了起来,火光映着白雪,特别壮观。
白松岭那边的匠人也建了熔炉,开始初步冶炼铁矿。
铁料供应充足,马镫、马蹄铁不停地生产出来。
李铁匠带着人组建了兵器小队,正在试着打造新武器。
“大人,您看这刀怎么样?”
李铁匠看到秦猛来了,赶紧捧出一把新打造的环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