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爸爸,我想随军去大同山。“
江渝站在霍建军的书房门口,语气平静,但手指紧握。
霍建军放下茶杯,看着她:“不行。“
“可是——“
“战场不是儿戏。“霍建军打断她,“你去了只会让沉渊分心。小渝,你就在家等着。“
江渝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
走廊很长。
每一步都踩得很重。
回到房间,江渝靠在门上,闭上眼睛。
前世的记忆涌上来——那个冬天,前线传来噩耗,霍沉渊所在的装甲连遭遇伏击,三辆车同时瘫痪,他为了掩护战士撤退,一个人留在最后,被炮火炸飞。
他失踪了。
而这一切,说都是因为装备故障。
可到底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她并不清楚。
好不容易,她好不容易才走近霍沉渊,才真的融入这个家。
无论如何,她一定要找到方法。
江渝睁开眼,眼神变得冰冷而坚定。
既然不让她去,那她就想办法让人重视这个问题。
她抓起外套,大步走出房间。
霍沉渊在一个清晨就归队一起出发了。
而因为边境忽然开战,原本矿区的项目也暂停了。
江渝难得在家里休息。
她看了一眼日历。
距离霍沉渊出发已经有一个月了。
这些天经常能听到霍爸爸接到的电报的好消息。
说他又指挥保护了多少人民。
调了很多门重炮,炮火齐发,瞬间火光冲天。
江渝在日历上一天天的花圈。
霍司烨抱着胳膊:“每天在日历上画圈圈,是在数日子吗?”
江渝:“算是吧。”
她放下笔,坐在书桌面前顿了顿。
没有坏消息就是好消息。
就证明霍沉渊没受伤。
“小渝,”霍司烨说,“不知道我会不会也收到集合的命令去前线。”
“到时候我肯定开着战斗机狂扫!”霍司烨十分骄傲,“毕竟我们的战斗机都是江渝同志打的基础!肯定能一打十。”
她盯着日历发呆,没错啊。
她能参与飞机的钢材研发,那也能修坦克修大炮啊。
江渝这几天一直往返军事图书馆。
江渝出示飞龙二号的工作证,直奔技术资料区。
她翻得飞快,手指在纸页上划过,寻找着关键信息。
“小姑娘,你看得懂这些?“管理员走过来,语气带着怀疑。
江渝头也不抬:“看得懂。“
“这可都是军工技术资料。“
“我是飞龙二号项目的总工程师。“江渝抬起头,平静地看着他,“您说的热处理工艺,是指淬火温度和回火时间的配比,还是马氏体转变温度?材料力学的话,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疲劳极限,我都很清楚。“
管理员愣住,讪讪地退开了。
江渝继续翻阅。
窗外的阳光从东边移到西边,她一动不动地坐了整整一天。
傍晚时分,她翻开最新一期的《军事装备技术》,目光骤然一凝。
一篇简短的报道:
“西南某边防部队在例行演练中,发现59式改进型装甲车在湿热环境下出现非战斗性故障,表现为液压系统失压、转向失灵。初步判断为焊接质量问题……“
发表日期:三天前。
江渝心跳加速。
前线,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
而霍沉渊每次回来的电报只是报喜不报忧。
也可能是霍爸爸怕她担心,所以瞒着她。
她立刻冲向复印室,把所有相关资料都复印下来,然后连夜赶回家,开始写技术报告。
灯光下,她的笔在纸上飞快地写着——故障原因分析、焊接点应力计算、温差环境下的材料疲劳测试、紧急维修方案……
窗外天色渐亮,她终于写完了最后一页。
江渝看着厚厚一摞报告,深吸一口气。
这一次,必须重视。
第二天上午,军区装备部。
江渝递上报告:“我想递交一份技术报告,关于装甲车在极端环境下的故障隐患。“
接待的军官翻了翻,笑了:“小同志,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军事装备有专业团队负责。“
“这很重要——“
“保密条例规定,战时装备问题不得外传。“军官态度变得严肃,“你再打听,我们要追究责任了。“
江渝握紧了报告,一字一句地说:“我是昆仑山718项目的总工程师,飞龙二号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我不是外人,我有资格提出技术建议。“
军官愣了愣:“你就是那位江工程师?“
“是我。“
军官的态度立刻变了,接过报告认真翻看:“江工程师,您的报告我们会转呈上级。但是……“
“但是什么?“
“前线的情况比较复杂,报告能不能引起重视,我也不敢保证。“军官为难地说,“毕竟现在战事紧张,领导们都忙得很。“
江渝接过回执,转身离开。
回到大院,已是中午。
刚走进院子,就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
三辆军用卡车停在门口,车上坐满了医护人员和物资。
霍嫣然穿着崭新的军医制服,正和霍建军告别。
“霍叔叔,我一定会照顾好表哥的。“霍嫣然说得情真意切。
霍建军点点头:“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