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知道岛国的那个狗东西已经来了,他反倒是不着急了。
趁着距离中午还有点时间,周卫国决定先去供销社把聘礼置办好,回头在机械厂拿了悬赏直接回村儿。
中药铺和供销社离的并不远,没一会儿,阴山县供销社的木招牌便遥遥在望。
来到供销社大门前,这里停了不少骡马车,也有牛车和驴车。
将大红马栓到石质拴马桩上后,周卫国走进了供销社。
走进供销社,一股混杂着各种商品气味的独特味道扑面而来,就像是混合了樟脑丸和雪花膏的气味。
里面的布局和记忆中一样,左边靠墙是食品区,玻璃柜台里摆满了花花绿绿的糖果纸包着的水果糖,一个个玻璃瓶里装着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花生、瓜子,还有用草纸包着的酥饼,那香味能飘出老远。
右边是日用品区,墙上挂满了暖水瓶、手电筒,货架上排列着肥皂、牙膏、毛巾等物品,柜台下面堆着成箱的火柴、蜡烛。
最里面是布料区,一匹匹色彩鲜艳的布料挂在墙上,有蓝的、红的、碎花的,摸起来滑溜溜的。
最醒目的是墙上的各种标语,上面是“为人民服务”,下面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而在靠近收款台的地方,有一条用毛笔写在白纸上的标语最引人瞩目:“不准打骂顾客”。
字迹虽说有点歪歪扭扭,但却十分有力。
由于县城只有这么一个供销社,所以即便今天是星期三,店里的人依旧不少。
这年头供销社不仅仅担负着商品供应的职责,同时还是政府回收老百姓手里农产品的职责,比如说鸡蛋以及一些山货什么的。
所以,店里的顾客有买有卖,特别的热闹。
左右看了看,周卫国直接走到布料柜台前看了起来
“同志,要啥布?”
售货员倒是挺热情的,看到周卫国后主动询问道。
“红色喜布怎么卖?”
这年头结婚要么穿绿军装,要么穿红色衣服,周卫国打算给沈南意做一身红色的喜服。
既然决定要娶她进门了,自然不能凑合。
“有布票的话3毛5一尺,要是没有布票的话6毛一尺!”售货员回答道。
这年头啥都要票,虽然没票也能买,但价格却要贵上很多,几乎都要翻倍了。
“那种花布呢?”周卫国又指了指货柜最上方的一种粉底白花的花布问道。
虽说这种花布的图案土得掉渣,却是这年月最时兴的
“跃进花”。
“3毛一尺,没票的话得5毛!”
周卫国暗自盘算了一下母亲给的那些钱票,然后说道:“红色喜布两丈,花布三丈。”
售货员眼睛一亮,当即量布、剪裁,动作麻利干练。
买完布匹之后,周卫国又来到生活用品区,然后按照路上想好的清单采购了起来:红暖瓶
两
个,洗脸盆两个,毛巾两块、香皂两块、鸡蛋糕两斤、麦乳精两罐以及一斤红糖
之所以所有的东西都是两件,寓意成双成对。
至于为什么只买了一斤红糖,那是因为糖票太紧缺了。
城镇居民通常每月有糖票定量,每人每月糖票
2
两,逢年节可能会增加到半斤。
而像阴山县这种偏远地区,往往难以保证每月都有稳定的定量供应。
尤其是农村,可能一个季度每人配发一、二两糖票。
家里六七口人攒了大半年也就只攒了这一斤的糖票,周卫国也没办法。
要不是考虑到沈家姐妹俩需要红糖补身体的话,他连这一斤红糖都不想买。
这趟大采购下来,母亲给他的30块钱,外加大伯的15、三叔的10块还剩下9块5毛钱。
也就是说,他只花了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把结婚用的聘礼全都准备好了。
这要是放在几十年后,谁敢信?
置办完聘礼之后,也快十一点了。
算算时间,那个岛国专家也应该表演完了,自己也是时候过去装逼打脸,人前显圣了。
想到这里,周卫国便赶着马车直奔县机械厂而来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