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整,机械厂的上班铃声准时响彻厂区,瞬间打破了午休的宁静。
原本散落在宿舍区、树荫下的职工们,纷纷拎着工具包往车间赶,蓝色工装的身影在厂区小路上汇成流动的队伍。
周卫国站在办公室窗口,看着这股忙碌的人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笔记本。
刚刚他已经理清了提升机械厂效益的思路,接下来便要将思路转化为实实在在可行的方案。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深入生产一线,把拖拉机生产的全流程“拆解开”,然后用现代科学的统计方法,找出那些藏在环节里的效率痛点,再对症下药。
想到这里,周卫国拿着笔记本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并快步走进技术科集体办公室。
环视了一圈,他随即喊道:“一组的老郑,三组的老王,还有薛师傅,许师傅,下午辛苦几位跟我去车间,看看设备和流程上的问题。”
“行呢!”
随着周卫国的点名,很快几人就集合完毕,而后向着一线车间走去。
第一站是总装一车间,刚推开车间大门,机器的轰鸣声就像潮水般涌来,吵闹而又忙碌。
车间主任王磊正盯着工人安装拖拉机底盘,看到周卫国一行人过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扳手迎了上来:“周科长、薛师傅、许师傅,你们怎么过来了?”
“王主任,我们是来了解一下拖拉机从零件到下线的全流程,记录下每个环节的时间。”
接着周卫国掏出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同时说道:“您给安排个班组,我们跟着学一学。”
“没问题!”
虽然不知道周卫国等人要干什么,但王磊还是把他们领到三组,并将他们交给组长李大海。
简单的沟通了几句,周卫国便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三组的工作流程。
“1415,开始安装变速箱,零件提前摆在工位旁,工人取件耗时
2分钟;1417,固定螺栓时发现少
2个
16螺栓,李大海去零件库取件,1430返回,等待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