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号平稳降落在虹夕谷专用空港时,正值午后阳光最柔和的时刻。舱门开启,一股与千禧城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并非单纯的山野清新,而是混合了草木蒸腾的湿意、远处飘来的淡淡线香气,以及某种经由精密系统调节后、无比洁净温润的空气因子,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令人心神不自觉便松弛下来的氛围。
节目组安排的地面接引车辆早已等候多时,是几辆外观低调、内部却极尽舒适的全自动悬浮车。车队无声地滑行在蜿蜒于苍翠山林间的平滑道路上,将嘉宾们送往此次下榻的居所——“月映庄”。沿途风景如画,一侧是覆盖着浓密原生林料的陡峭山壁,另一侧则是视野开阔的峡谷,可以俯瞰到谷底如玉带般蜿蜒的溪流,以及散落其间、与自然地貌巧妙融合的建筑群。那些建筑大多低矮,材质以天然石材、原木和特种玻璃为主,线条简洁流畅,既保留了传统日式建筑的韵味,又充满了未来感。
“月映庄”位于虹夕谷一处相对僻静的高地,背靠山峦,面朝峡谷最开阔的景致。它并非宏大的酒店,更像是一处精心打造的私人别苑。主体建筑依旧是低调的现代和风,入口处一道潺潺的竹筒流水装置,几丛姿态婀娜的罗汉松,便将禅意悄然点出。内部空间延续了外部的风格,极致简约,却处处透着不显山露水的奢华与对细节的苛求。仿纸推拉门后是智能调光系统,榻榻米房间内隐藏着最先进的环境调节装置,就连庭院中看似随意摆放的石灯笼,其实也是精密的氛围照明设备。
pd李悦微笑着为大家分配了房间。每个房间都拥有独立的观景阳台或庭院,保证了私密性,而公共区域如茶室、书斋、温泉浴场则设计得极为开阔通透,鼓励交流。安顿行李的过程简单高效,节目组显然在后勤方面做足了功夫。
稍作休整后,李悦将众人召集到那间拥有巨大落地窗、可俯瞰半个山谷景色的主茶室。“各位老师,欢迎正式入住月映庄。”她盘腿坐在柔软的坐垫上,面前的红木茶几上,一位动作精准优雅的仿生人茶艺师正在静谧地演示着抹茶道,“虹夕谷的体验,讲究‘入境随俗’,慢下来,感受当下。今天下午我们没有固定的录制任务,大家可以自由活动,熟悉环境。庄内可以品茶、阅读、冥想,后山有步道通往几处观景台,当然,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我们的露天温泉。”她指了指茶室一侧通往庭院的方向,那里隐约可见氤氲的水汽。“晚餐安排在晚上七点,是我们第一次正式的集体活动,届时会有一些轻松的小交流。”
这个安排深得人心。连续旅行带来的些微疲惫,以及对新环境的新奇感,都需要一点自由的时间来消化和探索。
顾云深显然对茶室和那位仿生人茶艺师很感兴趣,他留了下来,与李悦低声交谈起来,话题从茶道技艺延伸到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哲学思考,气氛沉静而富有深度。
苏念晴和陆子昂则按捺不住探索的欲望,跟李悦打了声招呼,便结伴出了主楼。苏念晴对庭院里那些在白天也隐隐散发着柔和光晕的全息装饰惊叹不已,拉着陆子昂各种角度拍照。陆子昂虽然戴着酷酷的墨镜,但也饶有兴致地观察着那些将自然植物与光影效果完美结合的设计,不时拿出随身的小型采样器记录下某些独特的声效或光影频率,显然是在为他的音乐创作积累素材。
莎伊娜没有跟随大流,她独自一人走向与主茶室相连的那处枯山水庭院。白色的砂砾被耙出均匀的波纹,象征水流,几块黝黑的巨石沉静地伫立其间,如同岛屿。她在一块扁平的观景石上坐下,拿出速写本,目光在砂纹、石态与远山轮廓之间流转,手中的炭笔快速舞动,捕捉着这种极简空间中的韵律与留白之美。阳光透过庭院的格栅,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安静得如同一幅画。
纪怜淮选择了独自行动。她没有去热闹的地方,而是沿着一条标识清晰的石板小径,缓缓向月映庄后方的山林走去。小径两旁是茂密的竹林,高耸的竹竿遮天蔽日,形成一条幽深的绿色隧道。风吹过竹叶,发出连绵不绝的沙沙声响,如同自然的低语。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润气息,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山林的幽静。
她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得踏实。与在星槎号上时那种隔着舱壁的感应不同,此刻脚踏实地,肌肤直接感受着微风和阳光,呼吸着充满负离子的清新空气,那种与自然能量场的连接变得更加直接和深刻。她刻意放缓了呼吸,将心神沉静下来,不再主动去“探查”或“引导”,而是像一块海绵,纯粹地“感受”和“接纳”。
虹夕谷的地脉能量,果然如她所料,被精心地梳理和引导过。它不像荒野中那样狂放不羁,而是如同一条被驯服的、温顺的河流,平稳、柔和地流淌在峡谷的每一个角落。能量属性偏阴柔、宁静,带着一种强大的安抚和净化特质,对于修复精神创伤、平复情绪波动有着极佳的效果。纪怜淮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那如同布满裂纹瓷器般的心神,在这股温和能量的浸润下,那些细微的裂痕边缘似乎正在被缓慢地滋养、弥合。眉心处那黯淡的心印,也仿佛久旱逢甘霖,虽然依旧微弱,但流转之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活力。
她在一处视野开阔的观景台停下了脚步。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虹夕谷的核心区域。白天的虹夕谷,褪去了夜晚的霓虹幻彩,展现出另一种美感。传统的庭院建筑与充满未来感的几何结构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意盎然的谷地中,蜿蜒的溪流反射着阳光,如同撒落的碎银。一些透明的全息信息标识在空中缓缓浮动,为这幅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整个山谷仿佛一个巨大的、运转精密的生态艺术装置,科技与自然达成了某种和谐的平衡。
纪怜淮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身心都沉浸在这种难得的安宁与平和之中。自从“心魇回廊”归来后,那种灵魂被掏空般的虚弱感和紧绷感,第一次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缓解。她甚至开始觉得,经纪人林蒙的这个安排,或许比她最初预想的还要明智。
然而,长期处于非凡事件漩涡中心所养成的本能,让她在享受这份宁静的同时,依旧保留着一丝极其微弱的警觉。她的灵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即便在被动接收状态下,也依然捕捉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不寻常的“杂音”。
那并非负面的能量,更像是……某种“残留”。在某些区域,特别是那些历史感较为厚重、或者全息投影设备密集的地方,她隐约能感觉到一些极其微弱的、非当前时间线上的能量波动。它们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泛起的涟漪,早已平息,却留下了痕迹。有些带着往昔游客的欢欣印记,有些则蕴含着建造者最初的匠心与祈愿,甚至还有一些……更古老的、似乎与这片土地本身历史相关的、模糊不清的意念碎片。
这些“残留”非常微弱,且与当前祥和的环境能量场混杂在一起,普通人根本无法察觉,甚至对一般的修行者而也几近于无。但纪怜淮的心印经过“虚无回响”的淬炼,对能量本质的感知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敏锐度。她能感觉到,这些“残留”就像是这座完美山谷的“记忆”,虽然不影响现在的和谐,却暗示着这片土地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如今的模样,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沉淀下来的时光故事。
其中一个引起她特别注意的“残留”,指向了谷中一处相对偏僻的角落。根据月映庄提供的电子地图显示,那里似乎标记着一个名为“旧数据祠”的景点。资料介绍说是虹夕谷开发初期保留下来的一处遗迹,曾是早期居民用于存储和处理集体情感记忆的服务器群遗址,如今已废弃,作为怀旧景点向游客开放。
“数据祠……情感记忆存储……”纪怜淮心中微微一动。这让她联想到在千禧城时,偶尔也会在处理一些陈年旧案时,遇到与古老数据系统相关的“信息幽灵”现象。那些因技术迭代或意外事故而未能完全清除的、承载了强烈情感的数据碎片,有时会在特定条件下显化出类似“执念”的能量特征。难道虹夕谷这片看似纯净的乐土,也存在着类似的东西?而且,从她感应到的那丝微弱波动来看,这个“旧数据祠”里的“残留”,似乎并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平和,隐隐带着一丝……难以喻的悲伤与滞涩感。
她将这个发现记在心里,并未表现出任何异常。这或许只是漫长时光中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插曲,或许……会是某种预示。但无论如何,现在还不是探究的时候。她此行的首要目的是休养。
夕阳开始西沉,天边染上了绚丽的晚霞。山谷中的灯光次第亮起,与天光交融,预告着夜晚的霓虹幻境即将登场。纪怜淮沿着原路返回月映庄,身心都感到一种久违的轻快。
晚餐安排在庄内一间精致的怀石料理亭。长长的桧木餐桌,按照传统礼仪布置,穿着素雅和服的服务人员悄无声息地穿梭。食物精致如艺术品,食材据说都是当地当日采摘或捕获,最大限度保留了自然的鲜美。氛围灯光明暗恰到好处,营造出温馨而雅致的用餐环境。
这是嘉宾们第一次正式的集体用餐,也是节目录制开始后相对重要的交流场合。李悦很会引导话题,她没有刻意煽情或制造冲突,而是从眼前的食物、白天的初体验聊起,自然地将话题引向每个人对虹夕谷的印象、对旅途的期待。
苏念晴依旧是最活跃的那个,她兴奋地描述着白天看到的那些奇妙光影,对晚上的全息花火大会充满期待。陆子昂则从音乐人的角度,谈到了山谷中自然声音与科技音效的融合给他带来的启发。莎伊娜分享了她观察枯山水时对“静”与“动”的新感悟,语间充满艺术家的敏感。顾云深话语不多,但每次开口都切中要害,他谈到科技发展背景下,人对内心安宁的永恒追求,与虹夕谷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轮到纪怜淮时,她放下筷子,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声音温和却清晰:“此地的平衡做得很好。科技服务于心境,而非扰乱。能让人暂时放下外界的纷扰,专注于当下的感受,这本身就很珍贵。”她的话一如既往的简洁,却道出了在座许多人内心的感受,获得了大家认同的点头。
晚餐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李悦宣布,稍作休息后,将带领大家体验虹夕谷最负盛名的夜景——全息花火大会。
夜幕彻底笼罩了山谷。当嘉宾们再次走出月映庄时,眼前的景象已然大变样。白天的静谧禅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流光溢彩、如梦似幻的霓虹世界。
谷地中,无数柔和而绚烂的全息投影被激活。巨大的、半透明的锦鲤在虚空中悠然游动,鳞片折射出七彩光芒;成片的樱花树在夜风中摇曳,花瓣如雨般飘落,却在触地前化作光点消散;清澈的溪流变成了流淌的光带,水底还有发光的莲灯缓缓漂浮。更令人惊叹的是,一些造型雅致的茶室、亭台楼阁仿佛脱离了重力束缚,悬浮在半空中,通过透明的光桥连接,里面隐约可见游客的身影。
众人乘坐专用的观光悬浮平台,缓缓飞行在峡谷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不断变化的万花筒。苏念晴和陆子昂兴奋地趴在栏杆边,不断发出惊叹,手中的拍摄设备一刻不停。莎伊娜倚着栏杆,眼神迷离,显然被这极致的视觉美学深深吸引,灵感涌动。顾云深负手而立,静静欣赏,脸上带着欣赏与思索的神情。
纪怜淮也站在平台边缘,望着这片璀璨夺目的景象。不得不承认,这里的全息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光影效果美轮美奂,几乎可以假乱真。然而,在她超乎常人的感知中,这片绚烂之下,却隐藏着更复杂的东西。
那无处不在的全息投影,不仅仅是视觉现象,它们本身也散发着一种微弱的、结构化的能量场。这些能量场与山谷的地脉能量、以及游人的情绪能量相互交织、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能量”混合环境。绝大多数能量场是中性甚至正向的,是为了增强娱乐体验而设计。
但纪怜淮的灵觉,再次捕捉到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在某些投影切换的间隙,或者能量流交汇的节点,她隐约感觉到一些更加古老、更加底层的数据结构痕迹。它们像是被覆盖在华丽新图层下的、早已被遗忘的底层代码,偶尔会因为系统负载或能量波动而短暂地“浮出水面”。这些痕迹中,有的带着早期技术粗糙而质朴的气息,有的则……再次指向了那个“旧数据祠”的方向,并且那丝悲伤与滞涩感,在夜晚能量活跃的背景下,似乎变得稍微清晰了一点点。
尤其当观光平台飞临一片模拟古星时期祭典场景的全息区域时,周围充满了虚拟的欢呼声和传统乐声,能量场变得异常活跃。就在那一瞬间,纪怜淮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微弱但清晰的、充满哀伤与不舍情绪的意念波动,如同触电般掠过她的感知边缘,源头直指谷地边缘“旧数据祠”的方位,但旋即又被更强大的、欢乐的投影能量所淹没。
这一次,她几乎可以确定,那个“旧数据祠”里,确实存在着某种非同寻常的“东西”。一个被时光遗忘的、承载着强烈情感的“数据幽灵”。它被虹夕谷现今强大的能量场所压制和掩盖,但并未真正消失。
纪怜淮微微蹙眉,但很快又舒展开,没有让任何人察觉。她继续欣赏着夜景,如同其他嘉宾一样。心中却已了然,明天节目组安排的行程中,恰好有参观“旧数据祠”的计划。看来,这场以休养为目的的旅程,或许并不会如表面看起来那般全然平静。她需要保持警惕,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因此影响了自己的恢复,也不能干扰到节目的正常录制和同伴们的兴致。如何应对这个潜在的“小插曲”,需要谨慎把握分寸。
观光飞行在盛大的虚拟花火表演中达到高潮。无数光点冲天而起,在夜空中炸开成漫天绚烂的图案,又如同瀑布般洒落,将整个山谷映照得如同白昼。嘉宾们沉浸在这视觉盛宴中,欢声笑语不断。
当悬浮平台缓缓降落在月映庄的泊位时,夜已深。山谷的霓虹渐次熄灭,恢复了夜的静谧,只有零星的灯光和天上的星月洒下清辉。
回到各自房间,纪怜淮站在阳台,望着远处沉入黑暗的峡谷轮廓,特别是“旧数据祠”所在的那个方向。夜晚的凉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来一丝寒意。
“信息幽灵……悲伤的执念……”她低声自语。如果可能,她或许应该去看一看,试着理解,甚至……帮助其安息。毕竟,让这样的东西长久徘徊,对这片土地的能量纯净度,终究是一个隐患。但这必须在不引起恐慌、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进行。
她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回到室内。明天的“旧数据祠”之行,或许会是一个契机。现在,她需要的是休息,让白天地脉能量的滋养和夜晚适度放松的心神,进一步巩固初步的恢复成果。至于那个小小的“杂音”,暂且让它留在夜色中吧。
晨曦微露,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虹夕谷,为这片本就静谧的山谷更添几分朦胧诗意。月映庄在晨光中苏醒,木质结构的建筑轮廓被柔和的光线勾勒得愈发清晰,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草木香气和远处传来的隐约晨钟声。昨夜的霓虹幻境已然褪去,白日的虹夕谷恢复了它禅意悠然的一面。
嘉宾们陆续来到主餐厅用早餐。餐厅是半开放式的,一侧是巨大的落地窗,正对着庭院中精心打理的枯山水景观。早餐是精致的日式定食,食材新鲜,摆盘雅致,充满了仪式感。经过一夜的休整,大家的精神状态都显得不错。
苏念晴依旧活力满满,一边小口喝着味增汤,一边兴奋地计划着今天的行程:“听说上午有茶道体验课!我一直想好好学学呢!下午是不是可以去体验那个传统的织物染色?”
陆子昂点点头,他对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手工艺也很感兴趣:“嗯,还有那个‘音疗冥想室’,利用声波频率进行放松,听起来很酷。”
莎伊娜安静地享用着早餐,目光却不时飘向窗外庭院中那几块形态奇特的石头,似乎在构思新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