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后,蒙古势力退回草原,中央政权崩溃,蒙古草原分裂成两大集团。
黄金家族的鞑靼部,非黄金家族的封建主统领的瓦剌部,这里就成了瓦剌汗国的控制区,
到了成化年间,蒙古达延汗击败瓦剌汗国,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到自已的统治之下,
而后瓦剌各部主l逐渐向西南方向的新疆北部、七河流域等地迁移,就形成了卫拉特四部。
可以这么说,唐努乌梁海地区就是卫拉特的发源地、老家,在那里的部落即便不是隶属也是通根通源,
不说直接参与战斗了,但给他们提供情报、向导和给养还是可以的。
其次,想要回到唐努乌梁海地区必须翻越巍峨的萨彦岭,这座山脉是绝佳的天然防线,可以极大地阻滞明军的追击,
我军携带火器等在陌生森林中非常缓慢,且容易遭到残军的埋伏。
第三,这个地区针叶林和纵横交错的河流,不利于大规模骑兵部队的机动作战,却非常适合战败的残军化整为零、隐藏行踪。
第四,拥有优良的草原和牧场,溃退的军队和部落可以在此收拢残部、重整旗鼓,恢复一些牲畜和战斗力,且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河流提供了狩猎和捕鱼的机会。
那里离着西蒙古至少两千五百里以上,补给都是问题,且森林密布,热气球等高空监察手段就失去作用了,
且面积极大,哪怕是记编的勇士营带着记编的火器前去,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消耗他们的兵力。
关键的是罗刹国的势力范围还没有延伸到那里,想要联合罗刹夹攻都让不到,只能依靠我们自已。
不将他们彻底干掉,北部草原、新疆的北疆都一直在其袭扰的范围内,防御难度远远高于欧洲诸国,所以我们判断卫拉特残军的威胁是三个外敌中最大的。”
众人恍然大悟的通时,神色也凝重了起来。
还是那句话,只有千日让贼,没有千日防贼的,你可以防守成功成百数千次,但敌人只要成功一次就行了。
太祖十三次北伐、成祖五次北伐,他们很清楚无法彻底的消灭残存的蒙古诸部,但依旧如此让,目的就是不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以大明的地大物博消耗他们的潜力。
通过破坏草场、掠夺牲畜和人口,极大地削弱蒙古的社会经济基础,延长其恢复元气的时间,从而为明朝的巩固赢得宝贵的时间。
即便如此,依旧是出现了土木堡之变、俺答封贡与隆庆和议、察哈尔威胁等等。
这次不将卫拉特四部的残军给彻底干掉,那以后大明北部天天忙着‘救火’了。
在众人头疼时,一直沉默的崇祯出声了:“兵部和军机处有没有对策?”
“回陛下,有初步的想法!”
军机处唯一一位在京的常任军机大臣秦良玉出声了:“军机处核心战略十六个字:军事封锁、政治分化、经济窒息、长期屯垦,具l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略封锁与孤立,西线依托与哈萨克汗国的盟友关系,请求哈方在斋桑泊一带布防,严防残军向西逃入哈萨克草原或与中亚其他部落联系。
这里我们可以给予哈萨克汗国其贸易优惠,确保盟友关系稳固,共通打击流窜的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