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里的大部分人都在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是他们熟悉了十几年的语和逻辑。
老人听着听着,眉头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
他将目光从窗外收回,缓缓吸了一口烟,然后轻轻抬手,打断了李同志流畅的汇报。
“好了,计划指标,报表上的数字,我都知道了。”他的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整个车厢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李同志的话头戛然而止,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愕然和紧张。
老人将烟灰轻轻弹进桌上的烟灰缸里,目光仿佛没有焦点地扫过车厢顶板,又似乎穿透了顶板,看到了更深远的地方。
他像是在自自语,又像是在问所有人:
“可是,我这一路走过来,也在想啊。为什么我们的工厂,厂房盖得那么大,工人那么多,机器也摆在那里,可这效率......就是比不上国外同类工厂呢?
“甚至,有些厂子,连年完成任务,可仓库里的积压产品,却越来越多了?这些东西,生产出来,睡在仓库里,有什么用?”
他顿了顿,烟雾从鼻腔缓缓呼出,形成一个模糊的问号。
“我们的工人,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听话的工人。可为什么,他们的积极性,我看,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嘛?”
这几个问题,完全跳出了“完成计划”的固有框架,直指效率、效益和人的积极性这些更为敏感的核心问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