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的清晨裹着一层薄霜,水利工程的工地上却已热闹起来。农户们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在田埂上穿梭,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很快消散,却掩不住脸上的干劲——昨日签下让地文书后,李恪便连夜安排了开工事宜,连冬日里难得的暖阳,都像是为这场民生工程添了几分暖意。
李恪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墨色常服,踩着沾霜的田埂走向工地。张猛带着几名侍卫紧随其后,目光警惕地扫过四周——自昨夜收到洛阳密信后,安州的每一处关键地方都加派了人手,连工地上帮忙的农户,都提前做了身份核查。
“王爷!您来了!”负责工程的老匠人看见李恪,连忙放下手中的墨斗,躬身行礼。老匠人姓陈,是安州有名的水利匠人,一辈子修过十几条水渠,手上满是厚厚的老茧。
李恪上前扶起他,指尖触到老匠人粗糙的手掌,心中泛起一阵踏实:“陈卿,工程进展如何?材料和人手还够吗?”
陈匠人直起身,脸上带着笑意:“回王爷,材料都是按您的吩咐提前备好的,砖石和木材都够用到开春;人手也充足,周边农户都愿意来帮忙,还主动提出可以轮流值守,夜里也能盯着工地。”他指着不远处的工棚,“您看,那是农户们自发搭的棚子,说要守着水渠,直到水流通的那天。”
李恪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个简陋的木棚立在田边,棚外挂着几串晒干的玉米,透着一股朴素的暖意。他想起昨日农户们跪在刘承业宅院前的模样,心中满是感慨——百姓所求从不多,不过是能安稳种好田、喝上放心水,而这些,正是他推行新政的初心。
系统提示:水利工程民心支持度饱和,工程进度预计可提前十日完成
冰冷的系统提示此刻却让他心头一暖。他走到刚挖好的渠沟边,弯腰捡起一块土块,指尖捻碎泥土——湿润的土壤带着潮气,是适合修渠的好土质。“陈卿,”他转头看向老匠人,语气郑重,“这水渠不仅要修得快,更要修得结实。冬日冻土易裂,渠壁一定要用石灰混合黏土加固,不能让百姓的心血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