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邦站在工坊中央,看着手里的铭牌,突然就下了一个决定,一个大胆得连他自已都觉得有点儿疯狂的决定。
“伙计们!收摊!不对,不是收摊,是开疆拓土!”他对着工坊里那群忙碌的年轻人吼道。
“赵哥,啥情况啊?”大家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脸懵逼。
“启动‘工坊联结计划’!不派专家,不收费用,只寄工具包和空白电路板!附就写一句话:修什么,由你们定!”赵振邦眼神灼灼,他要把这块铭牌背后的精神,传递出去。
他想看看,那些“锈钉子”们,到底能用自已的双手,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
命令一下,工坊里顿时忙开了锅,各种工具包被精心打包,空白电路板闪着待开发的微光,被寄往全国各地。
一个月后,反馈陆续抵达。
先是一封来自四川凉山深处的信,说他们用工坊寄去的元件,让出了一个自动挤奶控制器,让牧民再也不用半夜顶着寒风去挤奶了;接着是甘肃某个小山村的视频,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民,竟然用那些空白电路板,结合旧收音机里的零件,捣鼓出了一个简易的山洪预警铃,在暴雨来临前,提前十几分钟发出刺耳的警报,救了好几户人。
最远的一份反馈,居然来自海南的一个渔村!
他们用浮标加上几部淘汰的旧手机,愣是实现了潮位播报系统,渔民出海再也不用靠经验和运气了。
赵振邦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成果,心里头那叫一个热血沸腾,这哪儿是修机器啊,这分明是在修复人心,在重塑文明的底气啊!
而就在这份“底气”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的时侯,广西百色的山路上,刘桂香正背着她的巡诊包,脚下踩着泥泞。
她这人,年轻时是助产士,后来又自学了电工,简直就是个“全能型选手”。
她总说,生孩子和修电线,看着是两码事儿,可骨子里都是一样的,都是给生命“续上电”,都是让希望“亮起来”。
这天,天公不作美,暴雨说来就来,山路瞬间变得跟泥浆地似的。
刘桂香只得临时借宿在路边一所村小。
夜里,山村的电网总是那么不靠谱,一阵炸雷过后,“啪”的一声,整个村小都陷入了漆黑。
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黑暗里,哭声此起彼伏,听得刘桂香心里直抽抽。
“孩子们别怕!刘阿姨在这儿呢!”她摸黑掏出随身工具包,那是她的宝贝,里面什么都有。
她手脚麻利地从教室里扒拉出旧喇叭、几节废旧电池,又从包里抽出一根铁丝,三下五除二,居然就搭了一个简易扩音器。
她把早就录好的《护理口诀歌》插进扩音器,那温柔的声音,带着广西特有的软糯调子,瞬间就驱散了孩子们心头的恐惧,哭声也渐渐变成了好奇的低语。
当《护理口诀歌》放到一半的时侯,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扯了扯刘桂香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刘阿姨,你能教我们修电吗?我们家一停电,奶奶就看不清路,会摔跤。”
刘桂香的心猛地一颤,她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眼里充记了温暖的光芒。
“能啊!当然能!”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刘桂香就拿起粉笔,在村小的黑板上,一笔一划地画出了她“电工课”的第一堂大纲:“第一节:灯为什么会眨眼睛。”那些原本还带着点儿睡意的孩子们,瞬间就被这新奇的标题吸引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
没过多久,消息就像山泉一样,顺着崎岖的山路传开了。
周边六个苗族、瑶族寨子里的孩子,陆陆续续被送了过来。
刘桂香干脆一咬牙,向上级申请成立了一个“流动女电工班”。
教材的首页上,她亲自写下了一句话,遒劲有力,掷地有声:
“每一个会接线的女人,都是照亮山的闪电。”
而就在刘桂香把“闪电”播撒进大山深处的时侯,贵州黔东南的某个苗族寨子里,周晓梅正像一只轻盈的鸟儿,攀爬到寨子的鼓楼顶上。
她手里拿着一堆七零八碎的玩意儿,废旧打印机电机、摄像头外壳、几段塑料管子,这些在她手里,却像是能点石成金的魔法道具。
她正用这些“垃圾”,架设一个简易气象站。
打印机电机成了风速计,摄像头外壳改造成了雨量桶,那股子巧思,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晓梅姐,你又在弄啥稀奇古怪的东西咯?”寨子里的小孩儿仰着头,好奇地问。
“我在给咱们寨子,找个能说天气的小神仙!”周晓梅笑盈盈地回答。
她把这些土法子制作出来的设备,通过改装过的对讲机,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县教育局的服务器上。
上线首日,系统自动生成了第一条预警:“明日午后雷暴,建议推迟户外课。”校长看到预警的时侯,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这寨子里的天气预报,啥时侯这么准过?
他震惊之余,立刻追问周晓梅技术来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