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无忌自然知道,这一场改革阻力必然重重。
奸臣们会一个个跳出来!
帝党是一群,勋贵们也是一群!
但他要的恰恰就是狗官和勋贵们跳出来。
其实若是单纯改革的话,即使是一条鞭法,也只能最多让大昭续命五十年。
就如同当年张居正也只给大明续命五十年一般。
不是张居正无用,而是权贵阶级太过强大,已然无法轻易通过变法来动摇他们。
不管是一条鞭法,还是摊丁入亩,都只是让他们稍稍收敛,治标不治本。
时间一长,他们依旧老样子,老百姓依旧没活路。
最终还是逃不出三百年王朝必亡的铁律。
举个简单的例子好了,开国时期,皇帝一人,儿子就算几十个,皇族也不过几十人,勋贵们也是如此,一家十几人。
但几代发展过去,大昭光皇族有几十万人,勋贵们也有几万人,士绅更是有上百万人。
这一堆又一堆的权贵如同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压在老百姓头上,谁还能喘过气来!
想要治标,只有如同耕地一般,将整个大昭王朝盘根错节的皇亲国戚,勋贵士绅,全部耕一边!
后世有人,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变了。
说这话的人其实还是肤浅了,杀几个一品大员或许能让变法开始,但绝不可能让变法成功。
想要变法成功,必须砍的皇亲国戚,勋贵士绅,一个个人头落地!
砍的血流成河!
砍的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方能将其彻底动摇,彻底打散,让老百姓好好的松松筋骨,挺直腰背!
大乱,方得大治!
所谓的改革换代,便是如此。农民起义将权贵们杀个干净,从而形成新的权贵!这才能在这个期间透透气!
而苏无忌要的,就是奸臣们越跳越多,然后一网打尽,从而让大昭,跳出三百年铁律!
……
另一边,周宅之内,周明远将一封封从各地传来的密报狠狠摔在桌上,花白的胡须因愤怒而不住颤抖,脸色铁青得吓人。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墙头草!伪君子!”他再也维持不住平日里的首辅气度,低声咆哮起来,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挫败和滔天怒火。
他原本的算计不可谓不毒辣。他坚信,苏无忌的改革是在刨整个士绅官僚集团的祖坟,损害的是所有官员,所有地主的核心利益。按理说,这应该遭到全天下一千多个州县,成千上万官员士绅的一致抵制才对!
届时民怨沸腾,苏无忌必将被反噬,死无葬身之地!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根据陆续汇总的情报,大昭约一千一百余县,其推行情况远非他预想的那般:
居然有一百多个县坚定不移的进行了改革,这些主要是苏无忌的门生,那些新科进士。他们被分配到了各地担当县令,且身边大多有东西二厂的密探“陪同”,既是协助,也是监视。
在这双重作用下,他们纵然有些小心思,也不敢明目张胆地阳奉阴违,基本都在严格执行新政。这些县,成为了新政推行的样板和堡垒。
最让周明远气得牙痒痒的,是有两三百个县的县令!这些县令明明并非苏党成员,甚至其中不少还是他帝党阵营的人!
但他们或是出于读书人的良知,或是亲眼目睹民间疾苦心生恻隐,或是单纯认为新政确实利于长远,或是觉得朝廷命令为重!竟然违背了他的密令,选择遵从朝廷诏书,认真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这些县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缓解,民心渐稳,百姓甚至开始称颂朝廷恩德!称颂苏无忌!
直娘贼,这些人真是读书把脑子读傻了!
现在是该讲良心的时候嘛!就不能苦一苦百姓先!
还有三四个百个县,这些官员最为滑头,他们既不明确站队帝党搞破坏,也不积极推行苏无忌的新政。只是按部就班,磨洋工,观望风色,试图在两强相争中保全自身,两不得罪。
最终,大昭一千一百多个县,真正听从周明远指令,试图歪曲新政,激化矛盾的,居然只有两百多个县。
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刚刚开始动手,还没来得及掀起太大风浪,便被苏无忌提前派往各地、如同鹰隼般锐利的东西二厂密使盯上!
这些密使手持苏无忌“先斩后奏”的令牌,以雷霆手段,锁拿、甚至当场格杀了一批跳得最欢,民愤最大的贪官污吏、劣绅豪强,起到了极强的震慑作用!使得周明远破坏新政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中,周口县的剧变,尤为震撼!
苏无忌的首席大将秦猛,亲率一队精锐缇骑,如同神兵天降,直入周口县衙。那县令还未来得及将其贪墨的银两转移,便被堵了个正着。秦猛雷厉风行,不出两日,便将该县令勾结胥吏、私吞赈灾银、歪曲清丈、强征暴敛、逼死民命的罪证查得一清二楚!
第三日,秦猛命人在县衙前的广场上搭起高台,召集全县百姓,召开公审大会!